飛機升空,俯視北京,山嶺披翠、林海綿延、綠道縱橫、公園鑲嵌、林水相依……
北京之綠,源于造綠。
每年的陽春三月,北京數百萬人來到郊區義務植樹造林,迄今已28個年頭。建綠色北京,美化家園,已成為北京市民自覺的行動。
而更專業更具前瞻意義的造綠,一直是北京堅持不懈的生態文明戰略。數十年的努力已是綠滿京華。
近郊,一道綠化隔離帶帶來42個郊野公園;二道綠化隔離帶增綠地1.03萬公頃。大運河森林公園、南海子郊野公園、永定河“五園一帶”……11個新城濱河森林公園,大片綠地添靚新城。
山區,治理京津風沙源、綠化太行山、修復廢棄礦山……為山區林木綠化率超過70%添彩。
放眼北京,全市山區、平原、綠化隔離地區三道生態屏障基本形成,呈現出城市青山環抱、市區森林環繞、郊區綠海田園的優美景觀。
今年,本市又打響史無前例的平原造林戰役,按照“兩環繞多廊,三帶繞九楔”的格局,投資60億元,營造25.5萬畝城市森林。六環路兩側、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拆遷騰退區、河流道路兩側、荒灘荒地、機場周邊……立地成景、滿目蔥蘢。
北京之綠,源于插綠。
城里,拆遷建綠、見縫插綠,城市綠色空間不斷拓展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、北二環城市公園、昆玉河生態走廊……一大批精品公園綠地建成;環路“增綠添彩”、老舊小區綠化改造、綠蔭停車場建設、屋頂綠化……為城市送去綠蔭。
北京之綠,源于護綠。
2004年,北京出臺生態林補償機制,4萬多名山區農民戴上紅袖箍,管起了山里的一草一木,千百年來靠山吃山的山里人變成如今的養山就業。這一年,北京上報退耕還林97574.3畝。今年,國家林業局驗收:保存合格面積為97574.3畝,保存率達100%,實現“零流失”,管護率99%,成林率90%以上。
2005年,北京確定各區縣功能定位。門頭溝、平谷、懷柔、密云、延慶五個區縣確定為生態涵養發展區。五個區縣占北京總面積53.30%,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,五個區縣以為首都貢獻生態價值為己任,關掉煤窯礦山,不再引進污染型產業,護綠養水,生態移民。
太行接燕山,京北染綠,僅幾年時間,自西沿北往東,一道拱衛京城的綠色屏障形成。
新北京,將以“森林里的城市”面貌展現給世界。
蔚為壯觀的蒼松翠柏掩映著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壇。天壇公園是北京市區內最大的一片綠地,種植樹木6萬余株,綠地植被面積180公頃,綠化率高達90%,堪稱北京城的“綠肺”。每天吸引數萬人參觀的,除了“天圓地方”的建筑群,還有植于明清甚至元代的3562株古樹。(2012年10月22日航空拍攝)
位于海淀的大學區,空中俯視滿目郁郁蔥蔥,照片中間是北京大學著名的“一塔湖圖”(博雅塔、未名湖、北京大學圖書館)。(2012年10月23日航空拍攝)
順平路兩側的綠化帶,依栽種時間長短呈現出分明的層次。今年,本市啟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平原造林工程,全年將完成造林25.5萬畝,初步形成“兩環、三帶、九楔、多廊”的城市森林格局。(2012年10月23日航空拍攝)
俯瞰香山頂峰,數十萬株樹木讓整個香山峰巒疊翠,在開始變紅的黃櫨點綴下,凸顯迷人秋色。(2012年10月23日航空拍攝)
京城中軸線北端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,高大喬木和五彩灌木綿延數公里,龍形水系和濕地鑲嵌其中,猶如宜人清新的綠洲。這座目前北京市規劃建設中最大的城市公園占地面積680公頃,是市民踏青休閑、健身的樂園。(2012年10月22日航空拍攝